查看原文
其他

夏至养生:祛除体内湿气,艾灸穴位参考

2015-06-26 网络 佛医堂

编者按语:夏至之后雨水更为频繁,天气炎热,饮食相对会生冷,更容易造成体内湿气的积聚。适当的艾灸,可以温胃祛湿。


  夏季多雨多湿季节,可常灸以下穴位以温胃祛湿。


  取穴:足三里、阴陵泉、中脘、神阙


  作用:温中散寒,健脾利湿,止呕止痛。


  足三里穴,是“足阳明胃经”的主要穴位之一,位于小腿外侧,犊鼻下3寸,犊鼻与解溪连线上,浅层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。深层有胫前动、静脉的分支或属支。



  主治胃肠病证,下肢痿痹,神志病,外科疾患,虚劳诸证。


  阴陵泉穴,属足太阴脾经,位于小腿内侧,胫骨内侧下缘与胫骨内侧缘之间的凹陷中,在胫骨后缘与腓肠肌之间,比目鱼肌起点上;前方有大隐静脉、膝最上动脉,最深层有胫后动、静脉;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,最深层有胫神经。




  主治腹胀,腹泻,水肿,黄疸;小便不利,遗尿,尿失禁;阴部痛,痛经,遗精;膝痛。


  中脘穴,属奇经八脉之任脉。可采用仰卧的姿势,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,前正中线上,具体找法如下: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。




 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:消化系统疾病,如腹胀、腹泻、腹痛、腹鸣、吞酸、呕吐、便秘、黄疸等,此外对一般胃病、食欲不振、目眩、耳鸣、青春痘、精力不济、神经衰弱也很有效。


  神阙穴当元神之门户,故有回阳救逆、开窍苏厥之功效。加之穴位于腹之中部,下焦之枢纽,又邻近胃与大小肠,所以该穴还能健脾胃、理肠止泻。




  本穴除治中风脱症,厥逆之痰外,还可用治腹泻、绞痛、脱肛等症。一般不针,可纳炒盐,外敷姜片灸之。


  具体操作:将姜切成直径大约2-3cm,厚约0.2-0.5cm的薄片,中间以针刺数孔,然后将姜片置于相应的穴位处,再取适量艾绒做成柱状,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,至艾柱燃尽,可根据病情轻重程度每穴重复灸2-3壮。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。


  将艾条对准穴位,并距离皮肤2-3cm左右,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施灸。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,一般每穴灸10-15分钟,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。




  耐热较好的人,还可以采用隔姜灸的方法,以更好的达到温中散寒的目的。


  编辑/子童




  欢迎加入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佛医文化平台——“佛医堂”公众微信:foyitang95


  佛医堂义工团队每天都在微信值守,为大家解答各种健康知识问题。


  官方微博:@佛医堂

  官方博客:www.佛医堂.com

  官方微信:foyitang95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